切换到宽版

李爱《请别轻易给调皮的孩子贴上“坏”标签》

作者:阳光微笑 2013-01-09 20:36
请别轻易给调皮的孩子贴上“坏”标签春晖幼儿园 李爱 一走进教室门口,孩子们的“告状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有的说着:“老师,他刚刚又说脏话了。”有的喊着:“老师,他把口水吐到我身上了。”还有的叫着:“ ..
请别轻易给调皮的孩子贴上“坏”标签
春晖幼儿园 李爱

一走进教室门口,孩子们的“告状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有的说着:“老师,他刚刚又说脏话了。”有的喊着:“老师,他把口水吐到我身上了。”还有的叫着:“老师,他抢我们的积木,还打人呢。”不用说就知道做这些事的主角了,相信他们状告的也是同一个主人公,那就是D。遇到了诸多“受害者”,我想确实应该找D好好谈一谈了。走近他身边,发现他还在继续这些让人感到不舒服的行为。瞧!腿伸得老长,用脚一个劲儿地踢着前面小朋友的椅子,嘴里咬着手指,小脑袋也没闲着,始终像拨浪鼓似的左右摇晃着。很明显的感受到前面小朋友的不快又无奈的情绪,嘟着小嘴,不停地调整着自己的小椅子,试图躲避D的“扫堂腿”,但是始终没能成功,于是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眼神。我用眼神示意了一下D,他也马上领会了我的意思,稍稍收敛了一些,但是没过一会儿,又露出了那副“逍遥样儿”。
D的调皮不仅限于此,在活动过程中,我要求孩子们一起齐声朗诵儿歌,但总是会听到D故作大声念的声音非常不和谐,当你用眼神示意他时,他却不以为然;在画画课上,当老师布置好任务,孩子们都动手开始作画的时候,D总是喜欢用画棒将同桌的画纸添画几笔;在玩积木时,虽然自己面前已经摊满积木,但还是觊觎其他人手中的那几块,最好全都占为己有;在户外活动时,总是会给其他幼儿示范各种危险动作;当外婆来接时,会抛下一句“老师,再见!”然后夺门而出,任凭老人家在后面苦苦追随。
一、“调皮幼儿”的基本行为特征
和同事们坐在一起聊天,经常会不约而同地谈论起自己班里让人感到束手无策的“调皮”孩子,而且每个班都会有那么几个让老师头疼的“调皮”孩子。这些“调皮”孩子的问题行为很多:与同伴打架,争抢玩具;上课不专心听讲,过分好动;乱发脾气,攻击性强,损坏东西等。他们人数不多,但“作用”可不小,很多老师遇到这些调皮幼儿往往束手无策,不是随意在幼儿面前大声批评他们,就是运用粗暴的方式进行“暴力镇压”,这样的做法久而久之不仅没把幼儿教好,反而给他们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使他们丧失信心,越来越调皮。那么如何对这些调皮幼儿进行教育,使他们既发挥个性特长,促进良好发展,又能很好地遵守班级常规,成为大家喜欢的幼儿呢?因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也翻阅了很多书籍、资料,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调皮”幼儿,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来转变“调皮”幼儿的“调皮”行为。
二、“调皮幼儿”行为产生的原因
 (1)家长的教养态度与方式是造成幼儿调皮的重要原因。
调查表明,很多孩子主要由祖辈照顾,而祖辈由于年龄及所受文化影响的关系,更是无原则放松,加剧了孙辈的调皮行为。这样的孩子到了幼儿园更多地表现为攻击性、破坏性、霸道、不遵守常规。
还有一些家长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准玩,那也不许动,走路不能跑,说话不能笑。这些清规戒律与孩子天性无拘无束、活泼好动是格格不入的,必然引起幼儿的反抗,表现出更强烈的好动、好奇、不听话、不守纪律等特征。生活在“暴君式”环境下的幼儿,其心理受到压抑,产生了“怨气”,到了幼儿园,其他幼儿往往成了他们的“出气筒”。 
在一次午间活动时,我问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打过你们吗?大多数幼儿都举手说打过,这时,我班最调皮的D小朋友得意地站起来说:“我爸爸、妈妈从来不打我”。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我们不主张打骂孩子,但对于这样一个调皮的孩子来说,从来没被父母打过,倒是十分少见的。我马上想到家长对其的态度是形成他个性的重要因素,下午离园时,他外婆来接他,我们谈了这件事,他外婆解释说,他的父母工作非常繁忙,经常碰不上面的。D一直是由外公外婆带的,而且是他们家的“独苗”,所以老俩口很宠爱他,舍不得打,基本上都由着他去。即使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外婆最多就是口头警告。偶尔让爸爸妈妈来处理的话,爸爸直接就用“武力”解决了。这样的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好事情,反而适得其反,让孩子把这些用“暴力”解决事情的办法也带到了幼儿园。所以说,家长的教养态度与方式是造成幼儿调皮的重要原因。
(2)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态度加剧了幼儿的调皮程度
虽然有大部分的老师承认“调皮”幼儿很聪明,但是对“调皮孩子”牢骚满腹。常会用“冷处理”的方法冷落这些孩子,活动时不让他们参加.活动时将他们置于一边,动辄批评,当“调皮”幼儿做错了就立即批评,既没有了解原因,更没有让幼儿申辩的机会。我们还发现,有些老师有时也具有科学的儿童观,但她们的儿童观不够稳定,或者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头脑里的观念,不能用正确的儿童观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另一原因与老师繁忙的事务和本身的师德有一定的关系。
(3)“调皮”幼儿的调皮行为表现有其年龄和性别差异。
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多认为女孩应文静、内向、被动,男孩子可粗犷、外向、主动。这种传统思想影响着父母的抚养方式,父母常用男性的行为规范抚养男孩。因此,男“调皮”幼儿的行为表现外显性较明显,更多地表现出如破坏性、攻击性、顶撞、捣蛋等行为;而女“调皮”幼儿的行为外显性较弱,主要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霸道、“鬼点子”多、自制力差等特征。

三、“调皮幼儿”行为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在与D的相处中,感受到调皮孩子的希望和烦恼。他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不希望常常受到父母或教师的责骂。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有许多的家长或教师,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方式很多是采用责骂,凭借自己的“威严”管理孩子。其实,调皮的孩子也有他本身的优点,如活跃、聪明、精力充沛、反应能力较快等等。这让我想到一句古话:点石成金。同是碳元素,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可以组成石墨,也可以组成金刚石。对调皮儿童的教导,的确要讲究教育艺术。 
让我们以一颗平和的心看调皮的幼儿。3-6岁的幼儿表现为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想玩一玩、试一试,但他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感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判断是与非,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为标准,自我中心意识严重,因此常常会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教室要以一颗平和的心对待调皮的幼儿,调皮幼儿表现出的自制力差、习惯差、破坏性、攻击性行为等都是很正常的。调皮幼儿同样是有自尊、有感情,希望平等的人,因此,我们在教育调皮幼儿的过程中,切不可用训骂甚至带有讽刺等消极的方式,不可带有厌烦和责备的情绪。那种简单粗暴的批评、训骂的教育效果实质上成人在情感发泄,教育的效果可能是负面的。教育要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之上,要以关爱的心情,采取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耐心地教育他们。
(2)加强“爱”的教育,注重人文关怀。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批评调皮儿童要讲究艺术我常听同事们抱怨:“我们班那个‘调皮鬼’,天天都挨批评,可他就是改不了。”我一听到这种话,就想到“常常批评”而没有效果,也许他们每天都是用同样的“台词”在批评孩子,没有效果也就理所当然了。有关研究表明,一直持续一种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不敏感”,到后来也就感觉不出那是一种刺激了。调皮儿童本身就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如果教师每次批评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们就会当作耳旁风;教师批评的话换成另一种说法,或许能给他们一点新鲜的刺激,从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彤彤小朋友喜欢抢同伴的玩具,教师常用“彤彤太不讲礼貌,经常抢别人的玩具”来批评他,还不如说:“D真不错,从不抢小朋友的玩具,还把自己的玩具结同伴玩,我们相信大家都会喜欢D的。”刚刚听到这些话后,感到教师还是信任自己的,他就会自觉地克制抢同伴玩具的这种行为。    
美国幼儿教师的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样,骂人方式实在非常高明,绝对不像我们某些老师只会大吼大叫。他们常常自己先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齐高,然后慢慢地牵起小孩子的手。开始温柔的说话。这时,小孩子对老师的这种姿势,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而新奇,对于老师说的内容自然会听得很清楚。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发挥效果,主要是“这一蹲”,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而且从心理上使幼儿和教师贴得更近了。尤其对于调皮儿童,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亲近,当教师蹲下来和他的视线交流处在同一高度时,他们觉得教师是多么的亲切可爱,自然而然地,你训戒他的话也就很容易听进去了。
(3)多给调皮幼儿一份关爱和一些鼓励。
调皮儿童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当他做错事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训斥和责骂,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就如做母亲的对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会让孩子越哭越大声一样。本来孩子要是做错了事,便知道会被教师责骂,这个时候,如果和他的“预期”结果相反,如教师并没有责骂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起来,自己会把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这样,给孩子一段时间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孩子已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师的意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有的幼儿喜欢捣乱,活动时常常打打闹闹,是由于我们对他们付出的爱及关注不够,他们想通过捣乱、打闹来引起我们的关注,获得我们的爱,当他们捣乱、打闹时,你给他们一个会心的微笑、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他们会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他们应该听老师的话。时间长了,慢慢就变的得不爱打闹了。
尽管孩子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调皮儿童,教师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可以试着慢慢找出并利用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并且委以“重任”,用游戏的角色使他自觉克服毛病。D喜欢到处乱跑,到处捣蛋,一刻也难安静,我因而在区域活动或午餐后请他当“小班长”,他认真负责,坚持到底,小朋友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使他体验到了战胜自我的愉快。从这以后,他在区域活动或午餐后再也不到处乱跑,到处捣蛋了。可见,适时地给调皮的孩子委以“重任”,很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家园协调统一,紧密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就像是一个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很容易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我们更应注重家园联系这一重要的环节。从家庭入手,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家访及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调皮儿童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优势互补,形成最佳合力。调皮的孩子大多精力充沛,在家中无法完全“渲泄”,因而显得特别顽皮。有的连睡觉时都在被窝里玩玩具,家长烦恼不已。其实调皮儿童他们渴望能多与人交往,但现在的独生子在家中却无人作伴,与其玩耍。于是他们在家时就会倾其所有的玩具拨弄不停,借此“渲泄”。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让他们尽情玩耍,通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平时在家中,也可让他们多做些安静的活动。如拼、画画、手工制作、听故事、看图书等,通过动静结合,引起孩子的兴趣,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在家庭访问中,经常可听到孩子的家长说:“孩子年纪这么小,有时说他也听不懂,气不过,就只好揍他了。”这时,我们告诉家长,打孩子并非一种好的管教方式。孩子在挨过一次打后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再打得重一点,如此恶循环的结果,不但使孩子永远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还很可能演变成孩子对父母管教的反抗或顶嘴。我们建设家长采取“冷处理”、精神鼓励等方法,以取得家园教育方法的一致与默契,并且及时地互相反馈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大多数“调皮”孩子的行为习惯及多方面的表现,都有明显的进步。然而,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反复性,仅仅上面所提的几点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教育好调皮儿童。
 
我们说没有儿童的顽皮,没有顽皮的儿童,就不能建立真正的教育学。儿童的顽皮和顽皮的儿童给我们提供了养料,可以使教育思想前进,使教育者始终不渝地创造性地思考,表现出革新精神和敢作敢为的精神。调皮的儿童他们是乐观愉快的儿童,善于帮助别人成为活泼好动的人。为了理解和改造儿童的顽皮的教育学,教师自己先得学会顽皮。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他们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应当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已有173人阅读

教师成长档案

24小时人气排行

最新文章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