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童话元素优化幼儿园数学活动
作者:一只拖鞋
2015-06-09 10:01
巧借童话元素优化幼儿园数学活动象山县春晖幼儿园 欧维维
【摘要】
数学活动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如何让数学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为孩子们所关注、喜爱、认同和向往,我想,教师只有摒弃 ..
巧借童话元素优化幼儿园数学活动 象山县春晖幼儿园 欧维维
【摘要】 数学活动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如何让数学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为孩子们所关注、喜爱、认同和向往,我想,教师只有摒弃数学古板、枯燥、令人敬而远之的严肃面孔。3—6岁的幼儿,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生动、美好的童话往往能寓情于教,使幼儿更容易感知。可以说,整个幼儿时期,孩子们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除了游戏之外,当属欣赏童话,童话能满足孩子在实际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要求,而童话元素其实就是构成童话的基本元素,童话元素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片段,一个情境,甚至是一个形象。把童话元素渗透入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可以使很多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关键词】童话 数学 游戏 故事 【正文】 幼儿数学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幼儿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孩子,根据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学习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目标是:幼儿通过数学学习,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之集中注意力,并能主动学习应该是广大幼儿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找到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我们尝试将数学知识渗入童话元素,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伴随着娓娓动听的童话故事引起幼儿极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才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 “机械讲解”中融入“童话故事” 1.引用故事开头 一提到数学,人们往往用毫无生机、枯燥无味来形容它,似乎远不如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语言学科那么吸引人。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孩子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童话故事是孩子最喜爱、最感兴趣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既能增长幼儿知识,又能发展幼儿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也为我们利用一些童话故事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候,尝试着引用故事内容来引出活动开头,例如,《叮当猫的礼物》这节课,教师只在开始部分用了故事大概内容。今天呀是叮当猫的生日,叮当猫邀请小朋友来家里过生日,过生日需要赠送生日礼物的,我们可以送什么礼物给叮当猫呢?除了吃的食物,还可以是穿的衣服,还有可以玩的玩具。接着就引出活动的主要内容。这时候小朋友就根据叮当猫的要求去选择生日礼物,还根据要求,把食物进行冷和热的分类,把衣服进行夏天和冬天的分类,把玩具进行室内和室外的分类。这样利用童话故事的开头引起小朋友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活动的操作过程中,投入地更加积极。 2.引用故事情节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幼儿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故事情境化的创设能引起幼儿的想象和联想,在情境中幼儿能十分投入的在游戏化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会比教师枯燥地示范讲解来的事半功倍。例如数学活动《狗熊分饼干》,故事以大黑、小黑分蛋糕为线索开展活动,让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二等分。故事导入,森林里有两只狗熊,它们分别是大黑和小黑,他们因为不会公平地分饼干,差点被狐狸吃掉,因此他们想学习公平分饼干的方法。环节一,狗熊拿出了一块圆形的饼干,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忙大黑和小黑吧,小朋友们尝试着找到了方法,原来把圆形对折可以分成相等的两份。狗熊又拿出了正方形的饼干,小朋友们第二次操作帮助大黑和小黑找出了正方形边对边,角对角,就可以分成二等分。大黑和小黑已经学会了分圆形饼干和正方形饼干,可是它们不会分其他形状的饼干呢,狗熊又拿出一块长方形的饼干,小朋友们再来教教狗熊吧,小朋友们第三次操作,找出长方形的两个对角线折起来,就可以分成二等分了。小朋友们经历三次分饼干,已经初步理解了二等分的含义了,最后,狗熊又给小朋友们出了个难题,大黑和小黑带来了一份礼物单,需要小朋友把二等分的礼物找出来。就这样,整个活动就是贯穿了狗熊分饼干这个故事情节而展开的,虽然故事情节重复简单,但是由于不是以枯燥的数学目标为前提,所以幼儿就能饶有兴趣地在做做、玩玩,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数学了。 3.引用故事结局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尝试着将讲解的数学知识编成幼儿们喜爱的童话故事,比如在教幼儿认识数字“1、2、3、4”时就利用幼儿熟悉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拿这个故事的结尾来讲解:有一天,小蝌蚪去找妈妈,它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妈妈,青蛙妈妈可高兴了,给了小蝌蚪们每人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饼干,一只小蝌蚪问妈妈:妈妈,今天小鲤鱼问我,一只笔、一本书、一块饼干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青蛙妈妈说,可用数字“1”来表示。讲到这里,我暂停下来,举起早准备好写有“1”字的大卡片,告诉幼儿这个数字读“yi”,用同样的方法,幼儿很容易认识了“2”“3”“4”为了让幼儿记住这些数字,我继续编下去:小蝌蚪们都很聪明,很快记住了这些数字的读法,可是怎样去记住它们呢?青蛙妈妈说,可以这样记:“1”像粉笔能写字,“2”像鸭子点点头,“3”像蚂蚁站着跑,“4”像红旗随风飘。接着我要幼儿跟着我一起读这首顺口溜。每读一个字,我便把早准备好的实物如粉笔、画有蚂蚁的卡片、小红旗、塑料小鸭子依次展示在幼儿面前,以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在这充满愉悦的宽松的氛围下,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的开心,老师也教得轻松,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寓教于乐,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的记忆特点。 二、“知识概念”中融入“童话角色” 1.童话角色扮演化 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们都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在参与故事的过程中快乐学习数学。如托班幼儿学习按颜色分类,教师设置了一个花园的情境,所有的小朋友都扮演小蝴蝶,在花园里飞来飞去。飞到红花、黄花、白花边上时,小朋友学习对话,知道颜色匹配的要求。下雨的音乐响起时,让小蝴蝶们寻找和自己翅膀颜色一致的花姐姐。幼儿扮演了故事的角色,感到非常开心,在故事情境中也学习得特别投入。再如,赵丽萍老师的《小兔找家》,所有小朋友来扮演兔宝宝,老师扮演兔妈妈,大灰狼来的时候,兔宝宝们就找一个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躲起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幼儿充当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那就更高兴了,在游戏时,兔宝宝根据兔妈妈的要求,寻找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家。幼儿扮演了故事的角色,感到非常开心的同时也轻松学会了按大小和颜色分类。 2.童话角色操作化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例如,小班数学活动“可爱的毛毛虫”,这原本是个语言故事,说的是一只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第一天吃了一个红苹果,第二吃了两个黄梨子,第三天吃了三个红桃子,第四天吃了四块巧克力,第五天吃了五片绿叶子。然后睡了一觉,醒来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故事里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于是我们把它改编成了数学活动。把毛毛虫吃的藏在活动室各个角落,让幼儿扮演毛毛虫,寻找食物,找到相应食物“吃掉”,吃一个红苹果时用一声“啊呜”来表示,将找到的苹果摘下贴到自己的肚子上,表示吃到肚子里。吃两个黄梨子时,发出两声“啊呜,啊呜”(以此类推)。这样一来,活动的气氛更加宽松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更加浓厚了,学习成效也较好。 3.童话角色融入化 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往往会被忽视。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很乐意帮助比自己能力弱的人,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请小班幼儿帮助动物宝宝:小鸡、小鸡、小鸭......的顺序排队,学习交替排序时,小朋友就很乐意按照要求去做。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懂得应该帮助有困难的人,乐于助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活动中,幼儿很自然的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作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创设故事式的问题情境,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再如《大熊的储藏室》这节课,它是一本有趣的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把幼儿阶段的分类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活动先是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有只大熊肯尼为了过冬,就在秋天里准备了大量的食物。”小朋友根据经验猜测,大熊会准备些什么食物呢?播放画面,这么多的食物,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种类) 这么多的食物,大熊想要全部放进储藏室,会出现什么问题?(放不下) 在唤起孩子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小朋友仔细观察绘本画面,找出食物的不同特征,让小朋友发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再去帮助故事里的角色“大熊”把食物进行分类,幼儿以动物的角色去完成操作探索,让孩子在一次次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孩子的概括、分类、排序等数学能力,引发孩子对生活中分类的关注,并间接的学会整理物,也使幼儿在阅读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操作运算”中渗入“情境游戏” 1.玩模仿游戏 教学实践证明,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几乎离不开操作教育法,它是发展幼儿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设计故事情节时,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并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一起做游戏,“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也会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因而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为了让幼儿对数字1——4的感性认识与红”绿黄蓝四种颜色的识别,我们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大象伯伯邀请森林里的动物到它家玩,它要小兔子给它送一支红色的铅笔,小松鼠给它送两朵黄色的菊花,小山羊给它送三颗绿色的小草,小青蛙给它送四个蓝色的乒球现在,我们都到大象伯伯家去玩,好不好?于是在幼儿的欢呼声中,我把早准备好的操作物。如不同颜色的铅笔、菊花、小草、乓乒球……堆在教室一角落,要幼儿在游戏活动时自己去寻找,然后把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贴在幼儿身上,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在扮演什么角色,而我自然是扮演大象伯伯了,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轻松学会了颜色的分类,对实物的反复操作,更加深了数字1——4的感性认识。 2.玩闯关游戏 教师在选择教案时,需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容易接受的、并有一定的价值的活动,让每个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如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主角朵拉是一个七岁的女孩,她和好朋友小猴子Boots带着学龄前的小朋友一起去探险,并帮助他们度过旅途中的重重难关,最终到达目的地。小朋友们就很爱看这样的闯关动画片,我们就设计了一节《朵拉去探险》的一节数学活动。整个活动模仿动画片的情境,每个环节创设各种障碍:老师这里有两颗星星,但是星星口袋太小,只能放下比较小的星星,你能找出哪颗星星比较小吗?幼儿找出星星后,捣蛋鬼出现了,它抢走了星星口袋,怎么办?我们必须穿过暴风海,但是海浪太大,我们必须找一条船,而且要找到三条船里最大的那条,找到船后,我们还要经过一条魔法小路,魔法小路上有三块石头,要把三块石头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才能通过魔法小路,小朋友就开始动脑筋排序。通过魔法小路以后,又出现一座大山,山上住着三个怪物,小小,中中,大大,他们喜欢吃苹果,小小要吃小苹果,中中要吃中苹果,大大要吃大苹果,只要分对苹果就可以让小朋友飞过大山,接着就请小朋友按照苹果大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白云城堡出现了,我们即将到达目的地,可是白云城堡太高,我们需要梯子,要把白云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才可以得到梯子,我们就可以到达高高的白云城堡。经过一个个的闯关,小朋友们终于到找了星星口袋。小朋友在这样具有挑战性的活动面前,显得特别积极,特别有趣,教师的目的就达到了。 3.玩智力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意的经验。为此,小班的数学活动更应游戏化。首先应有一个游戏化的名字,只有名字游戏化设计出来的活动才富有游戏性。例如,小班数学活动《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中,就运用智力游戏让小朋友愉快地习得了数学知识。我们和小动物们来一起做游戏吧,小狗小猫想和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出示PPT,把小狗、小猫藏起来,让小朋友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狗小猫藏起来了。让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学习数数的技能。和小狗小猫来玩射击比赛,小狗先开枪,数一数小狗打中了几枪,再小猫来开枪,数一数小猫打中了几枪,让小朋友们数一数,教师总结小狗打中的4枪比小猫打中的3枪多,小狗赢了,通过游戏数数,知道的数字越大,数量就越多。小狗小猫眼再进行拍皮球比赛,数一数小猫拍了几下,小狗拍了几下,请小朋友来比较谁拍地多,谁就赢了。再增加游戏难度,重叠对应比多少,我们采用接飞盘比赛了,飞盘都接住了,而且重叠在了一起,我们用什么办法来知道谁的飞盘接地多呢,我们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小朋友就开始一个一个地数飞盘。通过游戏开动脑筋,让小朋友在游戏中掌握了数的基本概念。 数学教学童话化的这种方法,不仅让幼儿学会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但我觉的在教学活动中情节讲述和童话内容组织是很重要。幼儿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听童话故事,使他们更好学好数学。同时,教学材料要十分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故事中,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童话故事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总之,我觉的数学教学具有童话元素是合理的,它让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烨晨.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4期 [2] 廖丽英.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数学教育.幼儿教育2006第七期 [3] 赵一仑.无处不在的幼儿数学教育.幼儿教育.2005-11 [4] 包旭芳.浅析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0,(11):212. [5] 钱芳.浅谈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策略[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