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幼儿是孩子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 开学第一天,我班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幼儿在哭闹,因为他们以前是没有上过幼儿园的,有的妈妈专职在家带孩子,有的爸爸妈妈上班没空就爷爷奶奶带,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 为此,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常规教育的规律及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班幼儿常规。如在早晨来园向老师问早、问好;妨碍别人要说“对不起”;遵守游戏规则,不争抢玩具;点名时响亮的答“到”;集体活动会听口令;上课说话先举手;安静的吃点心和进餐等。还有认识自己的茶杯、毛巾;游戏注意安全,不把异物放入口、鼻、耳中;自己穿、脱衣服及鞋子等等。 周恒屹小朋友是个很内向的男孩子,他不像班里其他男孩子活泼好动,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有时候老师问他什么,他也只是点点头或者摇摇头,阿宝不笑的时候看起来很严肃,所以他的朋友很少,开学一个月了,很多小朋友都找到好朋友了,可是每当我问起阿宝,你的好朋友是谁啊?他就默默的把头低下,不说话了…… 初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活动都不熟悉,不适应,也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经常出现违反规则的现象。因此,就需要老师进行耐心的教育和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与阿宝妈妈的交流,我了解到阿宝确实是一个内向害羞孩子,不爱打招呼,在教室里看中喜欢的玩具,不会马上跑过去拿,只会轻轻地说句“我也想玩玩具”。那天下午,阿宝做苹果撕贴画的手工做得非常漂亮,放学外婆来接时我表扬了他,阿宝很开心,于是我马上趁热打铁说“阿宝今天这么厉害,做了颗很漂亮的苹果,那如果明天早上来幼儿园能和施老师打招呼,你说那是不是更加厉害了?”阿宝听完后低下头笑了笑……第二天早上,阿宝出乎我的意料,和我说早上好了!外婆告诉我,昨天表扬完之后,回家一直都很高兴,妈妈问他早上会不会和老师打招呼,他也点点头,早上起床后也很开心的来幼儿园了。 对于平时表现好的,遵守一日常规的幼儿,我们用小红花来表扬他。也可以用先表扬激励的方法来促使幼儿去遵守常规,努力做好。如吃饭时采用“临时小组长”制,选吃饭慢的幼儿做组长,说“今天老师选***做组长,他肯定吃得又快又干净,一会儿就会把自己的一份吃完。”果真,效果还真不错。 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常规的数量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常规的要求由简到繁,逐步提高。如刚开学我们要求幼儿先学会自己穿鞋,然后学会穿裤子,过一段时间要求他们会穿单衣,逐渐要求会穿毛衣,外套, 能力强的要求会塞衣服。由于先天的和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集体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个别教育。有的幼儿不会拿勺吃饭;有的不吃这,不吃那;有的自控力差;有的理解力跟不上;有的口齿不清,都要老师耐心地去教,使个别幼儿也逐步统一、溶入在集体之中。 常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这样,常规就不会被当作限制、约束幼儿的“紧箍咒”。在用餐时,总有吃得快和慢的现象。我们不强求吃得快的幼儿一定要坐着等吃得慢的幼儿。而让他们到室外安静地自由活动,从而激励了吃得慢的幼儿加快速度,同时也减少了老师不必要的管束。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 幼儿的眼睛是反映老师行为的镜子。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幼儿帮老师做了事,老师也要主动地说谢谢。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漫长的,艰苦的动态过程。有的看似小事,却对幼儿个性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必须加以重视,持之以恒,使幼儿在生活,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行为动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