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
作者:一只拖鞋
2017-06-08 09:29
学习故事
撰写:欧维维
观察:
一位小女孩坐在了座位上,小护士看到后马上走了过去。护士蹲下身子,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缠着医用胶带的橡胶皮管绕在小女孩的左手,并且打了一个结。护士调整了一下橡胶皮管的松紧度 ..
学习故事
撰写:欧维维 观察: 一位小女孩坐在了座位上,小护士看到后马上走了过去。护士蹲下身子,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缠着医用胶带的橡胶皮管绕在小女孩的左手,并且打了一个结。护士调整了一下橡胶皮管的松紧度,就抬手拿下了身边的吊针针管。她轻轻的拍了拍小女孩的左手:“有点痛,你忍一下。”说着便将“针”扎了进去。接着护士捋了捋橡胶皮管上的医用胶带,歪七扭八的将针管固定在小女孩的手上后,起身离开,巡视其他病人的输液情况了。 从案例描述中,可以看出整个游戏过程中“医患”之间只出现了一句对话,并且是由“护士”单方面展开和终止的。因为当病人的小女孩是一位年龄偏小的幼儿,而当护士的则是一位年龄偏大幼儿,在游戏中年龄偏小的幼儿一般都会表现出角色依附性,而年龄偏大的成熟一点儿的幼儿则控制着游戏节奏和走向。所以“护士”询问病人的话是一句带有命令性质的陈述句,没等病人回答便以“打针”的方式中断了“患者”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思考: 还是从“医患”的对话来分析,护士从看见小女孩到打完针离开,从未询问过小女孩是否是打针的病人,都是单方面的判断行动。可见这位年龄偏大的幼儿深刻牢记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打针流程可以看出她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任务,但缺少积极、主动性,没有关注到“患者”的情绪表现。这可能由“护士”角色扮演经历不足导致心中只能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动作模仿是否到位,或社会性情感较弱无法关注他人情绪变化,或不够自信自主不太擅长主动发起话题等多方面原因造成。 在今后的活动中,教师除了为“护士”提供医生职责培训指导外,还可以通过视频回放的方式,让“护士”互相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关心他人的肢体动作和语言交流方面),从而在巩固动作技能(打针前应询问清楚)的同时知道自身热情积极的情绪情感也是医治“患者”的一味良药。 而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从他的学习品质来评价。因为看病打针是每一位幼儿非常惧怕的事情,但该“患者”在无人陪同的情况下从头到尾不哭不闹配合“护士”打完针,说明他勇敢并对群体活动感兴趣、会坚持。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教室中开展模仿游戏,去引导“患者”在一个更加安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待下次再前往小医院时不胆怯、大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