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度论文(周晓春)
作者:xiaochun0523
2017-06-15 09:46
“缤纷果汁店”诞生记——由小班角色区创设和指导引发的思考象山县春晖幼儿园 周晓春
【摘要】本研究从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与兴趣需求出发,从创设到调整都由师幼共同参与、讨论、实施,并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适 ..
“缤纷果汁店”诞生记 ——由小班角色区创设和指导引发的思考 象山县春晖幼儿园 周晓春
【摘要】本研究从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与兴趣需求出发,从创设到调整都由师幼共同参与、讨论、实施,并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和提升,将整个角色区的创设和指导过程进行梳理。旨在通过这一过程的呈现,提高对角色游戏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解读和游戏中的调整、提升能力。 【关键词】角色游戏 小班 一、 问题的提出 孩子大多天生爱玩水。小班的孩子更是对水充满了好奇与兴奋。我们会时 常发现他们流连于盥洗室中,也会观察到他们摆弄颜料时专注的神情。在和孩子一起探索了主题活动《酸酸甜甜的水果》之后,孩子们对水果的认识更为深入了。自主游戏时,我听到了这样的对话: 晨晨:恺恺,你想吃什么呀? 恺恺:我要这个,西瓜汁!(指指桌子上的西瓜标记) 晨晨:给你!(拍一拍西瓜,又把手递给琪琪) 恺恺:我要把它喝光!(说完,手握成拳头状,假装喝了起来) 涵涵、翰翰:笑笑,我也要…… 这不仅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孩子迫切的兴趣点,同时也让我反复地思考着创设一个怎样的区域来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于是,“缤纷果汁店”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二、 “缤纷果汁店”诞生记 在一个区域创设期间,师幼的共同讨论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把孩子看做是游戏的主体,同时在探讨中孩子的想法说不定会让老师茅塞顿开。充分的讨论和前期的铺垫尤为重要。 1.果汁机发明记——巧妙的材料让乐趣翻倍 在和孩子们商量开一个“果汁店”的时候,得到了热烈的呼应。我很快就把目光投向水粉颜料和一次性塑料杯子这两样材料上。当鲜艳明快的颜料注入水中,在透明的塑料杯中呈现出来足以以假乱真的“果汁”时,孩子们都兴奋地拍起小手尖叫着:“哇,西瓜汁来了、橙汁来了、葡萄汁来了……”但是随之的问题也抛了过来,怎样体现制作果汁这个过程?怎样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能力,而不止追求感官上的刺激?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材料——尖叫饮料瓶。这种瓶子要通过挤压瓶身才能流出液体,并且它在倒立不触碰瓶身时不会流出来。于是我们趁热打铁,按照饮料瓶的瓶口大小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木框,用于固定瓶子。这样一来,瓶子就被倒立着固定在了架子上。当手挤压瓶身时,瓶子里的液体才会流出来。透明塑料杯放在木框的最底层,用来接住瓶子流下来的“果汁”。因为小班孩子手眼协调能力还较弱,我们在木框底层贴上了放杯子的标记,便于孩子在操作时把“果汁”更准确地挤入杯中。我们把孩子画得水果标签贴在瓶身上,让透明识别和对应。 于是,“缤纷果汁店”中最重要的道具——果汁机,就这样诞生了。这个道具能简洁、形象地模拟出果汁的制作过程,又能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部肌肉,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在对齐、挤压这些简单的重复动作中收获快乐。 2.情景大还原——生活经验的迁移让游戏更逼真 在创设区域时,虽然是小班孩子,但是我依然和孩子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充分考虑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让他们参与到创设的过程中来。还让家长周末带孩子去参观奶茶店、蛋糕店,了解这些店里的布置和工作内容,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以下是我们在创设中期的讨论片断,此时的他们已对果汁店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 师:周末爸爸妈妈已经带你们去过一些饮料店了,你都在这些店里看到了什么? 栩栩:我看到有很多杯子,有大杯子和小杯子。 师:哦,和我们果汁店的杯子一样吗? 皓皓:不一样的,他们的杯子都很大,我们的都是一样小的。 师:他们的杯子为什么有大有小? 优优:有人要喝多的就用大杯子,有人要喝少的就用小点的杯子。 师: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的杯子呢? 俊俊:嗯!我喜欢小花的杯子……(增加了果汁容器的形状和大小) 乐乐:我看到店里面的叔叔阿姨会穿围裙的!(发现了特定的工作服) 师:哦,这是他们工作时候的衣服。 天天:我看到有一个牌子,妈妈说上面可以点不同的饮料的,但是我看不懂。(价目牌的发现,是许多角色游戏中关键的道具) 师:这是给客人们点饮料用的。上面会介绍有哪些饮料,分别是多少钱。这个牌子要是也放到我们果汁店,还要让每个小朋友都看懂,该怎么办? …… 在每一次的讨论中,你会惊讶地发现小班孩子的认识范畴和领悟能力超乎你的想象。在每次讨论结束之前,我都会布置一个相关的小任务:收集工作服、收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塑料杯、画一杯果汁等等。就这样,“缤纷果汁店”里的家当一件件丰富起来。价目表、收银台、围裙……这些源自于孩子们的材料更真实地还原了果汁店的场景,孩子们在游戏时会认真地摆弄这些生活化的材料,激发他们的角色意识。在后期,我还会和孩子一起讨论果汁店里工作人员的分工、使用的语言等。 3.果汁回收区——环保理念的渗透式教育 在试玩阶段,孩子们兴奋地制作出一杯杯果汁。可在游戏结束的整理阶段,这一杯杯的果汁却使我犯了难。“老师,这个放哪里啊?”孩子们也对此充满疑问。“喝完的是垃圾。”一个孩子说道。垃圾!?对了,垃圾是要回收的!于是,我找来几个小号的整理箱,让孩子们画上不同颜色的标记和一个杯子的标记,向孩子们解释道:“平时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要丢到垃圾箱里的是吗?那我们在果汁店用完的果汁和杯子也要放好。这些贴着不同记号的整理箱就是他们的家。等到下次玩果汁店的时候,我们可以再拿出来用,这就叫做垃圾回收。”孩子们很赞同地点点头。果汁店里多了一排整齐的整理箱,分门别类地放置着孩子们玩过的材料。而且孩子们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概念也掌握的特别快。这样的环保教育看似是不经意的,却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 三、“缤纷果汁店”进行式 “缤纷果汁店”开张了,孩子们穿上围裙,通过手眼配合挤出一杯杯五彩缤纷的新鲜果汁,有序地取放材料,玩得不亦乐乎。当游戏的第一阶段有声有色地进行时,作为教师不仅要敏锐,还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提供些增加游戏结构、难度和进程的材料,用以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和游戏能力。 1.神奇的“摇摇果汁”——大肌肉的力量练习 当孩子们满足于挤果汁这个动作的时候,我知道简单的、重复性的,又能给感官带来一定刺激性的动作是多么适合小班的孩子。在一次和同事的交流中,我突发奇想,把“挤果汁”提升到了“摇果汁”。在大大小小的瓶盖里涂上颜料,瓶子里一开始装的是清水。等盖上盖子,晃动胳膊摇晃瓶子之后会发生神奇的变化——清水变成了果汁。这个变化就像魔术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在涂颜料、盖瓶盖、摇晃这些动作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果汁店会发现好几个孩子兴奋甚至“疯狂”地摇晃这瓶子。“摇摇果汁”这个名字也是取之于孩子们。在后期,我们还加入了变色这个原理,在瓶盖中加入两种颜色,让孩子探索颜色的叠加带来的神奇变化。所以,对孩子们来说,“缤纷果汁店”就是一个充满魔法和惊喜的地方。 2.发广告单啦——增加同伴交往的机会 小班幼儿在游戏时游戏情节开始丰富,有与其他幼儿互动的愿望,但此时幼儿的游戏交往仍以自我为中心,相对独自游戏的较多,很少与同伴进行交往。 一天,在果汁店的宸宸向我求助:“老师,我们都没有客人来。”我引导他们想办法招揽生意。他们联想到了超市里的宣传单。我不由地佩服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并鼓励他们自己制作简单的广告单。于是,美工区的孩子们忙活起来。在彩纸上画上简单的果汁图案,再加上装饰,画好后送到果汁店找人来派发。同伴之间的对话自然就多了起来。“这些我们做好了,给你吧!”“晗晗,你在里面,我出去发这个咯!”“宸宸,我和你一起发,好吗?”……小班孩子的同伴交流是要靠材料来推动的。适宜的材料可以让区域联动起来,让孩子之间也互动起来。 3.清洁工具不可少——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果汁店是一个“水世界”,我们在前期材料的选择上已经考虑了很多清洁方面的问题。在玩得过程中,难免会有水洒在桌上、地上。一开始,我们就像一个消防员,哪里有求救我们就扑向哪里。“老师,我不小心倒出来了!”“老师,这里有水!”我们带着抹布跟在孩子的后面。这样的状态促进我们不断思考,于是我们把抹布悄悄地准备在果汁店里,等待孩子的反应。当水洒出时,部分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喊老师。我们并没有马上循声而去。有眼尖的孩子发现了抹布,立马告诉伙伴们,人手一块抹布就忙开了。这次事件之后,孩子求助的声音少了,作为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关注孩子的游戏情况。渐渐地,除了抹布,我们开始提供小水桶,自制扫帚、簸箕,小拖把等清洁工具。这些材料常常是孩子乐意模仿大人但又常被大家禁止的。在角色区中,他们可以像大人一样自由地使用,不仅提高了服务意识,还在游戏时学习着分工问题。 四、 “缤纷果汁店”将来式 “缤纷果汁店”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在每一次的游戏中,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都有所收获。这源自于老师对孩子游戏情况的观察和解读,并且在师幼讨论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提升。因此,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其中快乐又忙碌的身影:有人大声有礼貌地招呼客人,有人主动地清扫自己造成的垃圾,有人热情地邀请同伴加入……在这个区域中,没有一个孩子是无所事事的。基于孩子们对果汁店的喜爱,步入中班的他们也可以把“缤纷果汁店”进行到底:可以融入美工元素,用超轻粘土制作面包,把果汁和面包搭配起来更适合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面包店”。在果汁方面,可以加入漏斗这个工具,让他们探索漏斗的使用方法……这些都是“缤纷果汁店”的将来式,待我和孩子们一同去摸索,去创造。 五、反思和收获 (一)教师调整角色——多做观察者,少当“救火员” 1.放开我们的手,让孩子大胆去想、去说、去做 反思以往的角色游戏,我扮演的常常是一位“忙碌”的“救火员”,哪里有孩子的呼喊声,我就冲到哪里解决问题。特别是小班,总觉得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弱,非常需要成人的帮助。其实不然,当我们放开自己的手,把状态调整到一个观察者的时候,才会真正静下心来解读到孩子在游戏时某一行为背后的意义。只有在这个状态下,眼中、心中才真正有孩子,才能发现问题。放手是一种策略,就像在果汁店中提供的抹布,要相信孩子完全有能力去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教师会觉得轻松的同时,还会发现孩子的能力在逐渐提升。 2.蹲下身子看游戏,分享孩子的喜和乐 在“缤纷果汁店”整个过程中,我与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有时游戏前,有时游戏后。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在每次的讨论中,我总是扮演他们的同伴,聆听他们游戏时的困惑或是分享他们游戏时的快乐。看似平淡的谈话都是基于对他们游戏行为的解读而产生的,所以对下一次游戏具有促进作用。 (二)小材料大学问——多用半成品,少投“精工料” 1.低结构材料——取之于幼儿,用之于幼儿 《指南》中说道: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高结构材料的结构相对比较固定,它们一般形象逼真,可以直接用来代替或者模拟其他物体进行游戏。但由于高结构材料不易改变的特点影响着幼儿持续角色行为的发生:不能够促进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以物代物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低结构材料的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角色行为。如果汁店提供了杯子、颜料等低结构材料后,他们有了制作果汁、变换果汁口味等相关经验的产生,角色行为因此丰富起来,与顾客互动的话题也多了。
2.可移动的材料——区域联动的催化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分别阐述了区域活动和各领域之间的关系。这充分说明:区域活动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活动,它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进,逐渐成为一个综合的、整合的活动,它能够和领域相互渗透,和主题相互关联。我们都知道小班幼儿的游戏交往以自我为中心较多,但他们有交往的欲望。物质材料的流动取决于幼儿角色游戏开展的需要,它主要是通过购买或者借用的方式使材料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在物质材料发生空间移动的过程中,伴随着幼儿角色游戏内容的丰富。在果汁店里,有人到娃娃家和糖果店发广告单,有美工区的把设计好的广告单送过来。这一系列游戏行为的发生与广告单本身的功能是分不开的。所以,流动性的材料是能够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交往,同时丰富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园游戏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